觀賞性植栽設計
花壇
一、花壇的植栽設計方法
•在一定型體的植栽地上,利用各種叢生草花或觀葉植物,依其色彩做各種搭配。
•為了加強花壇的色彩與型態,常利用建築材料作為邊緣,以形成明顯輪廓。
•花壇植物具有豐富多彩的季相色彩。
•大多採用低矮的植栽。
二、花壇的功用
點綴與宣傳、基礎裝飾、組織交通、分隔、屏障、增加視覺美感
三、花壇的類型
平面花壇、斜坡花壇、高台花壇、立體花壇
四、常用花壇植物
•一、二年生草花:雞冠花、一串紅、鳳仙、石竹、波斯菊等。
•球根花卉:風信子、鬱金香、蔥蘭等。
•多年生或宿根性花卉:日日春、非洲鳳仙、康乃馨、彩葉草、松葉牡丹、紫茉莉等。
•其他:觀葉植物、多肉植物、木本花卉等。
地被植物
一、地被植物的定義
•一群可以將地表覆蓋住,使泥土不致裸露,進而達到保護表土及美化功能的低矮植物。
•靠近地面密集生長,耐修剪、繁衍力強、常綠性植物。
•提高綠覆率的重要綠化材料,並可形成整體而連續的美感。
•保持一定的密度與厚度,可防止其他植物或雜草的生長,或使雜亂的野草失去競爭力
二、地被植物選取條件
•多年生常綠性植物
•植株低矮覆蓋度大
•耐修剪,生長快速繁衍容易
•管理維護容易
•具觀賞性
•無毒、無惡臭、無刺、不具乳汁
•抓地力強
•耐踐踏
三、地被植物的分類
•植物本身特性:矮生灌木、草本、禾草植物、蕨類及苔蘚、蔓藤、矮竹類等。
•生態習性:陽性、陰性、半陰性。
•應用範圍:空曠地、林緣疏林、林下、坡地、岩石、旱生、濕生。
四、地被植物的功用
•工程上:防止土壤沖刷、增加雨水滲透、防止反光眩光、減少塵土飛揚。
•建築上:空間界定、空間組合、引導動線。
•氣候上:減少輻射熱反射、減少地面熱氣傳送。
•提供休憩活動
•美化環境
草坪
一、草坪的定義
•由人工鋪植草皮或使用種子培養的方式,形成一片綠色地毯。
•多由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為主體,種植在山區、丘陵局部的平地或平原上,供人在其上發展活動。
二、草坪的類型
•一般區分:自然式、規則式
•植物種類:單純、混合、綴花
•用途:活動遊憩、觀賞、體育運動、牧草、固土護坡、機場、林中、其他
三、草坪的功用
•淨化空氣
•減少塵埃,淨化水質,吸收有害氣體
•保持水土,防止土壤流失
•調節溫度
•吸收聲流,減少噪音
•美化環境,創造舒適的活動空間
四、常見草種
朝鮮草(韓國草、台北草、日本草等)、假儉草、百慕達草、奧古斯汀草、百喜草、地毯草、類地毯草、竹節草、兩耳草、牛筋草、雙穗雀稗、五節芒、天竺草、甜根子草、克育草…等。
室內植物與室內綠化
1.室內植物的功能
•情緒與象徵的—保持人與自然的接觸;怡情養性。
•官能的—心情描繪;聲音、氣味、觸覺的刺激。
•建築的—隱密的控制;遮蔽;視線、動線的引導;空間連結。
•工程的—交通控制;減低眩光;聽覺的控制。
•美學的—背景;雕刻;線條造型;軟化建築線條;骨架。
2.室內植物的分類
•依植物學基礎分類:依科別及屬別分類。同一類植物生長條件類似,所需環境及栽培管理方法大致相同。但亦須查詢專業書籍比對之後再進行設計。
•依植物型態分類:叢生型、矮灌木型、禾草型、直立型、喬木型、爬藤或蔓性植物。
•依擺設方式分類:地面擺設型、花槽或高座型、窗台或桌上型、吊掛或壁掛型。
•依觀賞及應用特性之分類:賞葉、適合單獨擺設的植物、中小型植物、蔓性或爬藤、觀花植物。
•依光線需求分類:陰性植物、中性植物、陽性植物。
3.室內佈置及設計原則
•適地適種:衡量室內環境,決定擺設場所,再決定適合的植物種類。
•大小:植株大小、形狀應與室內空間及欲擺設的位置的大小配合。
•生長特性:依照植物生長特性擺放適合場所。
•色彩:留意周圍擺設、家具等顏色與植物能配合。
•空間感:大型植物盆栽高度避免產生壓迫感。
•視覺調和及整體感:避免雜亂無章,植物種類過多。
•實用性:遮蔽、動線的引導、空間區隔、減低眩光、聽覺的控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