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中國園林的歷史背景

1.秦、漢以前

對於早期中國園林的瞭解一般多來自文學上的描述。由於資料本身的限制,必須始終記住我們只是認識到一部分的事實,同時也只是根據這一部份的事實來推論出一個合理的架構。

在秦、漢之前,以帝王的苑囿為主要的園林表現。

這些帝王的園林大多是在自然的山川原野中劃定一個特別精彩的範圍,再將人為的亭台樓閣置於其間。

在這個時期,園林基本上是以真正的自然環境為基礎。這有別於日後中國庭園以「人造」的手法來模擬或詮釋自然的概念。

2.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

魏晉南北朝基本上是一個社會動盪不穩定的時代。在這種頻頻改朝換代,兵荒馬亂的背景下,中國文人們的仕途乃至於個人及家族的生命財產安全都非常缺乏保障。傳統儒家思想中「學而優則仕」的觀念在這種政治不穩定的局面下有了改變。追求清淨無為的老莊思想以及在此時由印度傳入的佛教(特別是禪宗)思想轉而成為重要的精神寄託。此時中國文人們開始產生退隱山林、回歸田園的價值觀。這一種觀點同時也反映到庭園的精神中。

這種回歸山林與田園的想法從這個時期開始成為中國園林精神重要的一部分。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晉朝的陶淵明是田園思想的代表人物。在他的文學作品「歸去來辭」以及「桃花源記」中所描述的境界常被引用為淡泊名利的象徵。

王維的輞川別墅是唐朝時期重要的園林作品。其寄情山水並富有禪意的情趣可以從他的詩中來體會。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竹裡館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辛夷塢

除了建於自然環境中的庭園之外,此時開始有小規模而傾向「人造」的庭園出現。

隨著文人(文官)們自建庭園的風氣日漸普遍,中國園林是「文人們的庭園」這種特質也逐漸形成。

現今中國庭園的架構在這時期開始趨於完備。

3.宋朝以後

由於來自北方的游牧民族常年侵擾,中國的政治與經濟重心逐漸由黃河流域南移至江南地區。伴隨著文化發展的成熟,這個時期所發展出來的江南庭園乃成為現今中國園林藝術的核心。

自南宋以後,中產階級興起。江南地區的園林成為新興階級生活的一部分。由於人口密集,土地狹小,修建園林者即使是富豪之家,其土地之取得仍極困難。以往位於自然環境中,較大規模的園林逐漸不可得,於是「園林」縮小而成為「庭園」。如此一來,造園者必須在有限的面積中創造園林天地。這種希望以小見大的出發點正是江南庭園乃至於中國庭園最重要的精神之一。

從這個時期開始,庭園逐漸成為江南文人日常生活環境的一部分,而不再只是閒暇時的遊憩場所。

4.清末至今

受到西洋文化的影響,部份與外國交通較早的地區(台灣、廣東、福建等),其庭園配置上出現較明顯的幾何形式。而建築方面,各地區也出現所謂「洋樓」的建築形式。

伴隨著政治與經濟的力量,以及世界局勢的轉變,從這個時期開始,西洋文化的影響力深入中國。而同時,中國傳統的文化,諸如詩詞歌賦、工藝、書法、繪畫、音樂及哲學思想、價值觀等卻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逐漸與人們疏離。

中國庭園是中國文化與文人密切結合之下的產物,當這些文化形式逐漸退出人們的生活方式之後,中國庭園所賴以存在的精神也隨之消失。

 

 

二、中國庭園的地理背景

一般而言,中國各地的庭園大致上遵循相同的精神與原則。例如對山水與自然的「理想化」,對象徵性事物的運用等。但在廣大的中國地理區域內,因為各地區環境背景的不同,庭園也多少呈現一些可辨識的地區性特徵。

1.北方園林

基本上以皇家園林較顯著。通常面積較大(與江南、嶺南庭園相比),也多置身於自然環境的山川之間。

庭園設計上廣泛運用向外借景的手法,將亭、台、樓、閣等設施物引入自然美景之中。

較著名的作品有北海、頤和園等。

2.江南庭園

基本上多為私人庭園。其建造者以文人官吏為主。庭園經常為居住宅院的一部分。

大多數規模較小,地處人口稠密的都市地區(例如蘇州、杭州、揚州)。

由於地處人口稠密的都市裡,江南庭園多半以圍牆與外在環境區隔。正因為無景可借,因此設計上傾向在圍起來的庭園範圍內自創天地。

江南素有水鄉之稱。其河道縱橫、湖泊羅布,而人們則傍水而居。因此之故,其庭園常以自然型態之水景為配置核心。在園子中做一個宛如自然的大水池,把各個景色統一起來,可說是江南庭園最重要的特徵之一。

由於社會上普遍的喜好,加上洞庭、太湖盛產優良的湖石,「奇石」在庭園佈置上遂有顯著的地位。就「石」的運用而言,有的以堆疊假山的方式激發參觀者置身山林之間的想像,有的則單獨放置成為藝術品。這種「愛石」、「玩石」的情節是江南庭園獨特之處。

 

 

江南庭園與北方庭園部份比較:

 

江南庭園

北方庭園

建築形式

細緻、富裝飾

平實

建築尺度

建築體積較小

建築體積較大

整體色調

色彩樸素(灰、白、黑、暗紅等)

色彩豐富(紅、綠、藍、黃等)

較著名的作品:拙政園、網師園、怡園、留園等。

3.嶺南庭園

主要分佈在廣東、廣西、福建及台灣。

大多為小規模而非常生活化的私人庭園。其庭園與日常生活起居結合的味道極濃厚。

與北方及江南地區相比,嶺南諸省與西方交通較早,因此在建築形式或庭園配置上可見西洋風格以及幾何形式之出現(例如幾何造型的水池)。

與江南庭園相比較,嶺南庭園在設計上(包括平面配置、水景、動線等)對於「自然形式」的追求較不顯著。

 

 

三、中國庭園的重要特徵

1.對自然形式的追求。除了建築本身以及嶺南地區特殊背景之外,中國庭園一般來說少有幾何元素出現。

2.對於意境的追求與象徵性元素的運用。中國庭園的精神,在於利用庭園中的一景一物,經由「象徵」與「聯想」的過程將觀賞者引入一個結合了中國文學、歷史、音樂、藝術、哲學與自然山水的想像世界。在西方庭園中,參觀者所見之事物本身即為其欣賞的目標。但中國庭園則不同。參觀者所見的事物經常是一個「媒介」。真正欣賞的目標是經由這個媒介所帶領進入的那個境界。

3.在中國庭園中所強調的「自然」,是將經驗中對自然環境(如黃山、泰山、長江等)的印象「藝術化」之後再重新發揮的結果。因此,與其說中國庭園追求「真實」或「寫實」的自然,不如說它追求的是「理想化」了的自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雪鶴 的頭像
    雪鶴

    雪原鶴舞

    雪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